新加坡国立大学Maitrii Aung-Thwin教授访问我院

       2019年12月10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ARI)副主任、东南亚史学家Maitrii Aung-Thwin教授到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进行学术访问。当天上午,Aung-Thwin教授与天游8娱乐检测中心东南亚系师生进行座谈,了解了我院东南亚研究相关学科的建设状况,并就语言学习,区域与国别研究在东南亚的发展等问题与外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东南亚系教师杨国影、郄莉莎、张哲、谢侃侃及相关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参与了本次座谈。

 

 

       随后,Aung-Thwin教授在静园二院进行讲座,题为“危机与希望:探索东南亚史在社群、国家及区域间的再平衡(Crisis and Promise: Rebalancing Southeast Asian History among Communities, Nations, and the Region)”。讲座是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与天游8娱乐检测中心合办的“新芽沙龙”东南亚名家系列第三讲,吸引了北大各院系及兄弟院校的师生到场聆听。讲座由东南亚系谢侃侃老师主持。

 

 

       讲座中,Aung-Thwin教授对其长期从事东南亚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并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长期以来,关于东南亚的历史叙述倾向于从国家或区域的视角切入,忽视了代表性不强的小众群体。他指出,“community”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大小不一的群体,更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视角与方法。“community” 的内涵丰富,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他以新加坡开埠两百周年庆典的雕塑为例,探讨了到底什么样的历史才能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为不同群体发声——在新加坡国内,关于国家历史的讨论总是充满了争议;超越国家层面,新加坡在推进东盟扩大区域合作的努力中也面临重重困难。
       随后,Aung-Thwin教授分析了东南亚民族国家的历史书写问题。二战后,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各国都热衷于对本民族历史进行重新书写,希望以此来助力各自的去殖民化进程。时至今日,最为普遍的历史书写方式仍然是从民族国家视角切入的。究其原因,Aung-Thwin教授认为,东南亚在民族与宗教方面非常多元,但一些国家的国族构建其实并未完成,加上国内政局不稳、矛盾丛生,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是存在缺失的。针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书写,他认为Jean Taylor的《印度尼西亚:人口与历史》(Indonesia: Peoples and Histories)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因为它以本地视角审视了东南亚与欧洲的接触和交流,为学者们用“共同体”概念书写历史提供了借鉴。

 

 

       接着,Aung-Thwin教授又以Victor Lieberman、James Scott等人的著作为例探讨了区域史的研究方法。虽然这些学者的作品突破了民族国家边界,但是过于关注“个性”却对“共性”体现不足。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东南亚各地存在的相似性。通过串联不同的区域,对比各自的文化、地理和历史,将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成为了新的学术范式。
       最后,Aung-Thwin教授探讨了以“共同体”为视角进行历史书写的具体操作方法。他认为,这一视角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历史研究方法的优势,涵盖更广的维度,为更多的群体发声,最终形成真正的“公共史学(Public History)”。他指出,人们对过去的书写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历史叙述理应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尝试理解不同群体对待各自历史的态度,并在其中寻求共识。
       谢侃侃老师对Aung-Thwin教授的报告进行了评议。他讨论了“community”一词在翻译上的多种可能性,并结合东南亚研究的具体语境探讨了“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在场师生也踊跃发言,就历史教育在群体间的互动,族群政治与身份认同,多民族国家治理等话题与Aung-Thwin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专家简介:
      Maitrii Aung-Thwin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ARI)副主任,《东南亚研究学刊》主编,历史系副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东南亚、尤其是缅甸历史。他当前的研究关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国家构建、身份认同、公共历史、基础设施和佛教网络等。主要著作包括《缅甸历史:从古至今的传统与变革》、《加隆王的归来:英属缅甸的历史、法律与叛乱》和《新编东南亚史》。


(文:张怡 戴妮,图:何俊德、谢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