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大学教授Barbara Watson Andaya访问天游8娱乐检测中心并举办学术讲座

       2019年11月25日上午,夏威夷大学亚洲研究系教授、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AS)前主席Barbara Watson Andaya到访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与东南亚系师生进行座谈,就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国内外东南亚研究学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天游8娱乐检测中心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东南亚系史阳副教授、罗杰副教授、金勇副教授、黄轶老师、谢侃侃老师,以及东南亚系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座谈。

 

 

       当天下午,Andaya教授在第二体育馆B102报告厅进行了一场题为“互动与皈依:东南亚华人信仰体系构建中的三个历史时刻”(Interaction and Conversion: Three Historical Moments in the Making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Belief System in Southeast Asia)的讲座。该讲座由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与天游8娱乐检测中心合办,是“新芽沙龙”东南亚名家系列的第二讲,吸引了来自北大各院系、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国内外师生到场参与交流。讲座由东南亚系助理教授谢侃侃主持,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陈博翼和外院英语系助理教授倪云参与评议。
       Andaya教授目前的研究课题关注1511-1900年间东南亚地区的宗教互动。她在本次讲座中分享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解释了为何20世纪前基督教在东南亚华人中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上半叶却得到迅速扩张的原因。Andaya教授对17世纪西属菲律宾、19世纪英属海峡殖民地和20世纪30年代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进行了对比研究,主张只有具备成熟的历史条件,外来宗教才能在该地区得到实质的发展。该研究旨在对宗教交流中的全球互联进行梳理,并将东南亚地区的宗教互动置于全球史框架内进行分析。

 

 

       自1567年隆庆开关后,聚居在马尼拉的华人数量迅速增加,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希望以海外华人为跳板,打开通向中国的大门。然而,这一尝试却收效甚微。Andaya教授认为,当时马尼拉华人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中遭受歧视,贸易纠纷也时有发生;此外,华人们普遍担心皈依基督教会导致自身传统文化的丧失,最终导致菲律宾华人基督徒数量增长缓慢。而在19世纪的英属海峡殖民地,英国传教士看到了语言与教育的力量,并在这一背景下成立了英华学校。即便如此,基督教对当地华人的吸引力依然非常有限,因为皈依意味着信仰体系的全面重塑。另外,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所引发的反基督教情绪也在海外华人中迅速蔓延,阻碍了基督教在海外华人中的发展。
       相比之下,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刻。这一时期,东亚地区的基督教复兴运动,美国五旬节派的崛起,清王朝的覆灭等因素共同作用,为华人宗教领袖宋尚节在东南亚的活动搭建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舞台。他受美国黑人福音音乐与五旬节派的影响,传教风格极具感染力。同时,他认为海外华人在皈依基督教的同时应继续保留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一主张在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受到了华社的热烈欢迎。

 

 

       基于上述三个案例,Andaya教授指出基督教徒依然是东南亚华人中的一个少数群体,分析他们信仰体系的转变必须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历史学家在研究中也要特别重视人们在宗教互动中所处的历史环境。她认为,对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史的研究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我们有必要将影响宗教与社会变革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尤其是将它们放置到全球化和比较的视野中进行探讨。
       Andaya教授的发言结束后,倪云老师和陈博翼老师分别进行了评议。倪云老师就普通话的推广与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东南亚华人文化认同,以及宋尚节在当地活动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提问。陈博翼老师的问题则关注西班牙政策对菲律宾华人的影响,以及19世纪早期的马来属邦和海峡殖民地之间的差异。

 

 

       现场师生也踊跃提问发言,就东南亚殖民政府与传教活动之间的联系,东南亚华人内部由方言和籍贯不同引起的分异,儒学复兴思潮与民族主义情绪对宋尚节的影响,基督教在东南亚的本土化等话题与Andaya教授进行交流,并获得了Andaya教授耐心细致的回应。讲座最后,谢侃侃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回顾,再次强调了对东南亚华人宗教史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探讨全球化与在地化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
 

 

专家简介:
       Barbara Watson Andaya是世界著名的东南亚研究学者,现任夏威夷大学教授,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AS)主席。她先后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荷兰工作,自1994年起在夏威夷大学任教,于2000年获得了John Simon Guggenheim奖。她的代表作包括《马来西亚史》、《东南亚近代史》、《燃烧的子宫:重新定位东南亚历史中的女性(1500-1800年)》等。

 

(文:温华翼、谢侃侃, 图:黄轶、兰旻)